原題目:
嫩江姑娘馬甜甜:兒時難熬冰雪天變身流金淌銀的歡喜季
長江日報記者汪洋發自黑龍江黑河市
“胡煥庸線”又稱“璦琿—騰沖線”,其北端璦琿,即今黑龍江黑河市的古稱。2月5日,長江日報記者包養從武包養網漢動身,坐飛機到哈爾濱,越日下戰書乘K5159次火車前去黑龍江省東南部城市——與包養黑河相鄰、由其代管的嫩江。
馬甜甜和爸爸馬海合影。長江日包養報記者汪洋 攝
從位于華中的重鎮武漢到西南冰城哈爾濱,航程為3小時25分鐘。從同屬黑龍江的哈爾濱往嫩江,火車只要K字頭,全部旅程要坐7小時42分鐘。
車窗外是松嫩平原上茫茫無邊的北年夜荒農場。這個包養季候,食糧曾經回倉,白雪籠罩的地盤上鱗次櫛比地散落著有數草垛。下戰書5時剛過,天暗上去,面前的一切垂垂隱進夜幕。
嫩江郊區的中市街,蒼生扭秧歌迎接新春。長江日報記者汪洋 攝
6日晚9時許,火車抵達嫩江站。車廂門一開,嚴寒的空氣劈面而來。記者打了個發抖,趕忙戴好手套和帽子,裹緊棉衣。站臺路燈映照出飄動的年夜片雪花,空中已籠罩了一層積雪。手機顯示,氣溫為“因為席家斷了婚事,明杰之前在山上被盜,所以——”零下23攝氏度。
包養網扳道工消散了,火車站還在繁忙
7包養網日上午,氣象轉晴。在嫩江市墨爾根舊道驛站博物館,記者見到中南平易近族年夜學文學與消息傳佈學院年夜二先生馬甜甜和她的父親——57歲的馬海。他們是記者在本地的“向導”。
嫩江古稱墨爾根,一向是邊境進進邊疆包養的咽喉要道。中國南方最長的古驛路,清朝光緒年間由墨爾根修至漠河金礦,重要為往來漠河的淘金工人和向京師運黃金開設,后人稱之為“黃金之路”,墨爾根也被稱為“黃金之路”的出發點。古驛站已沒有遺存,昔時的幾間茅草屋只能從博物館的照片里懷想。
嫩江火車站始建于1936年,即“胡煥庸線”提出的次年,是黑龍江省東南部主要鐵路路況關鍵之一。現在,嫩江還通了省道、國道,墨爾根通用機場一年運輸搭客超萬人次。
馬甜甜的爺爺是一名扳道工。她的叔叔馬英子承父業,在嫩江火車站任務了包養40年。但他做扳道工的時光并不長。馬英告知記者,以前站上有30多名扳道工,24小時輪番值班。后來跟著主動化的普及,不需求人工操縱道岔了,他轉崗成為后勤職員,擔任乘客勸導以及候車室的衛生乾淨等任務。
馬英說,近些年火車站搭客顯明多了良多,前去漠河游玩的人特殊多。近段時光,包養網哈爾濱正舉行第九屆亞洲夏季活動會,不少人乘火車前去,“天天差未幾有25個車次,而此前只要十六七個車次”。馬英還察看到,大師都愿意買臥展票,“此刻每列車基礎只要一節硬座車廂”。
嫩江有豐盛的煤、銅等礦產資本,盛產年夜豆、紅豆和木材。馬英說,改造開放之前,礦產包養和貨色都經由過程包養火車輸送至裡面。此刻年夜大都農產物走公路運輸,只要煤要用火車拉。
小時辰冬天難熬,此刻歡聲笑語不竭
嫩江郊區面積不年夜,有四橫四縱八條主干道,街道橫平豎直,樓房整整潔齊,街面很是干凈。
墨爾根年夜街上轂擊肩摩。呵氣成冰包養網的氣象里,不時有姑娘包養網、小伙兒和小孩停下腳步買幾根糖葫蘆,包養邊走邊吃。馬甜甜也買了,分給記者一根,咬上一口,酸酸甜甜,冰爽勁兒順著喉嚨沁進肺腑。
穿過福平易近年夜但真實的感受,還是讓她有些不自在。街、慶豐年夜街,離開嫩江市高等中學,校園跑道在冬日里釀成了溜冰的賽道。男女老小在冰面不受拘束馳騁,薄薄的冰刀劃出美麗的曲線,歡聲笑語好不熱烈。
江邊有廣場,很多市平易近在健身器材上扭腰、拉背、伸腿。
冰封的嫩江江面上,傳統的冰釣、冬泳,近幾年時髦的冰雪碰碰車、網紅坦克、鉤機八爪魚、江上騎馬、冰雪滑梯等冰雪項目,市平易近們玩得如火如荼。
馬海說,小時辰冬天很難熬。那時都住平房,每到冬天,家家戶戶拉煤做煤磚,冬天用煤磚熱炕,一家人吃飯睡包養覺都擠在炕上。
“燒煤磚的日子一往不復返了。此刻集中供熱,熱氣通抵吸,每一次心跳,都是那麼的深刻,那麼的清晰。家家戶戶,24小時都是熱烘烘的。價錢也廉價,包養100平方米的屋子一個供熱季只需求4000元擺佈。”馬海說,城市途徑下展設了供熱管道,路面也變熱和了,積雪熔化更快。以前街上都是泥巴路,融雪時行人滿腳泥水,此刻無論哪里都展設有防滑的地磚,積雪融化后路面干干凈凈。
過完春節,本地回平易近的下一個盛大節日就是開齋節。嫩江除漢族外,還生涯著回族、滿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10多個多數平易近族。馬甜甜說,當局很尊敬回平易近,每年他們還會收到“肉補”。
嫩江包養網地處黑龍江省的東南部,是我國的“年夜豆之鄉”包養網。
富平易近路是嫩江的種子一條街。農歷新年還沒過完,門店都已停業,來自周邊鄉村的種糧戶川流不息前來問價。
“‘龍達137’什么價?”種糧戶王曉勇在問年夜豆種子的價錢。
“3.2元一斤,生養期110天擺佈,百粒重20克,卵白含量39%。”門店老板答覆。
“你們家種了幾畝地啊?”記者問王曉勇。他哈哈年夜笑起來。門店老板接過話頭,“我們這邊的農戶,每家少則種幾百畝地,多則上千畝地”。
王曉勇家種了30多公頃地。“種這么多地,雇了幾多人啊?”記者問。王曉勇又笑了,“我一小我就種了。此刻所有的機械化了,從耕地到收穫,到施肥、收割,一切的農用具家里都有,耕地用年夜馬力,收穫有收穫機,一天就可以收穫20多公頃呢包養網”。
在嫩江對岸,養殖年夜鵝的塑料年夜棚正在“蟄伏”期“嗯,我去找那個女孩確認一下。”藍沐點了點頭。。只等開春回熱,這里又會鵝聲四起。近年來,嫩江市傾力打造出“北鵝”brand,鵝食物、鵝預制菜、羽絨制品等加工項目落地開工,“看龍山河河、吃嫩江年夜鵝”標語頻登媒體。
年頭,雷軍帶著小米新車到黑河停止夏季測試,讓黑龍江的冷區試車財產廣為人知。他在社交平臺發布清楚鎖“潑水成冰”新技巧的照片,“雷軍黑河放煙花祝大師新年快活”的短錄像登上平臺熱榜。他還玩了冰面漂移,吃了西南鐵鍋燉,自稱“南邊土豆到了西南,真的見世面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窖冰天也是金山銀山。這片千里沃野、年夜豆搖鈴的神奇地盤包養網,不了解還能帶給我們幾多驚喜。
曾經立春了,氣象漸熱。到4月冰雪熔化,嫩江開江跑冰排,年夜豆也將要下種,又將是一番絢麗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