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害詞:陳喜儒 文人來往 柯巖
柯巖致本文作者的函件
山崎朋子致本文作者的函件
收拾手札時,我發明了一封柯巖的信,一共有三頁,用鉛筆寫在《國民文學》雜志社240字的藍色稿紙上。由於既沒有信封,也沒有每日天期,大要不是經由過程郵局寄的,而是托人帶來的:
小陳:
送山崎朋子便箋一紙,請閱后捆在我送給她的幾本書里。
你譯的三篇文章我都看了,感到很流利,有些處所說得不確實或不充足,是記者教學收拾時省略了,或許在我講的時辰,他沒聽懂,與你有關。
《訪中國女詩人柯巖》,我在第2頁、第3頁上按說時的原意收拾了一下,由於照他那樣收拾是不定態,甚至是欠亨順的,關于《詩刊》的那些說法更是不對的的。我不懂日文,但我想,我們刊文章、出版,如許做應當是答應的,由於不是把原意改失落,而是略加彌補,使之能懂,不知你認為然否?
第4頁,我彌補了幾句,我說時比這更明白。前一段提到的本國有名詩人、作品更多,能夠記者不熟習,都沒有寫上,而我們不寫上不可,由於詩歌朗讀會確切有,並且影響很年夜,成果他把詩、詩人都省略了,光寫了兩個曲子,豈不成了音樂會?
另一段,傳統文明、國民友情等題目,不說也是不可的。加了兩句,能夠不忠誠于原文了,也許你的japan(日本)教員會有貳言,但忠誠于原意,且與他收拾的原意也不違反,我想應當是可以的。不然一篇文章說得不明不白,我們出書的意義就不年夜了,你說是嗎?
別的,“他是他我是我”,鴛鴦之類,挖也挖不失落,只得由它往了。這是japan(日本)人的情味,也得保存他們的作風。另一篇,我只重要看了我本身的,固然記者歸納綜合得也不很完美,但由於重要說的是周揚同道,我就基礎沒動,你能否還應請周揚同道看一看呢?因慌亂,寫得潦草,請諒。
匆此問好。
柯巖
這封信能夠寫于1979年末或1980年頭,那時柯巖是《詩刊》的副主編,常來中國作家協會閉會,偶然到外聯部坐一坐。固然我與柯巖熟悉,但沒說過幾句話,平昔也沒有往來,我之所以給她寫信,是由於1979年5月周揚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日,遭到japan(日本)各界人士的熱鬧接待,japan(日本)報刊也頒發了不少真摯友愛的文章,慶祝中止多年的日中文學交通從頭開啟,恰如有名作家井上靖師長教師所說:“在日中友愛、日中文明交通工作中,這是一件年夜喪事。”
那時掌管中國作協共享空間外事任務的引導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老交際家。他以為做外事任務說究竟就是“交伴侶”,但伴侶有真有假、有好有壞,得禁受時光和風雨的考驗,所以要細水長流,持之以恒,如許才幹找到丹誠相許的好友,切忌人走茶涼,“雨過土地干”,有始無終。在他的激勵下,我從japan(日本)報刊上選譯了《茅塞頓開的感嘆》《兩位女作家》《有興趣義的時辰》《楊沫與伊藤克》《訪中國女詩人柯巖》五篇文章,前兩篇文章以《友情花束》為題,頒發于《雪蓮》1980年第3期;后三篇以《東洋花海吐芳芬——中國作家代表團訪日花絮》為題,頒發于《江城》1980年第3期。
譯稿完成后,我分辨寄給有關作家核閱,并訊問能否頒發?按理說,這些譯自海內報刊的文章,譯者文責自信,可以本身決議,但我感到譯文只是照葫蘆畫瓢,文章的佈景和作者的深意未必明了,仍是請有關作家了解一下狀況為好,一是表現對作家的尊敬,二可包管譯文的正確。但有時我以為的可貴的佳作,當事人出于某種斟酌,分歧意頒發,我只好忍痛共享會議室割愛,“閑拋閑擲野藤中”。
在這五篇文章中,三篇都提到了柯巖,並且有一篇是專訪,所以我寫了一封信,請她抽暇了解一下狀況。柯巖很快看完譯稿,對《訪中國女詩人柯巖》那篇專訪做了多處修正,并附信闡明來由。
她在信中說,“關于《詩刊》的那些說法更是不對的的”。所謂“不對的”,重要是指對詩歌朗讀會的先容。那時《詩刊》除了每月出刊,還有“陌頭版”,即把詩抄成年夜字報貼在出書社的墻上;也有“舞臺版”,即舉行詩歌朗讀會。但不知是那位記者對本國詩人的名字不熟習,仍是最基礎就沒聽懂,抑或翻譯漏譯,報道中沒寫詩人,只寫了“《茶花女》片段”;《茶花女》是歌劇,這很不難使讀者把詩歌朗讀會曲解為音樂會,所以柯巖補寫了“普希金、惠特曼、雨果……及有名歌劇《浮士德》《茶花女》《托斯卡》片段等等”。
第4頁上,柯巖彌補了一段文字:“但優良的文明傳統是割不竭的,中國國民和世界國民的友情也是割不竭的。此中《茶花女》和japan(日本)的《拉網小調》是大師熟習的歌曲。”
關于“他是他我是我”,是記者在專訪中提到“她的丈夫是文明部副部長賀敬之。賀是作家,也是詩人,在延安時期就寫了歌劇《白毛女》,他們真是一對鴛鴦夫妻”。但柯巖似乎對鴛鴦夫妻不感愛好,頓時說“他是他我是我”,各搞各的創作。
至于她在信尾說能否“應請周揚同道看一看”的那篇文章,名為《茅塞頓開的感嘆》,是japan(日本)作家寫周揚、蘇靈揚佳耦及歐陽山、姚雪垠到他家做客的。我已將文章呈請蘇靈揚核閱,但這篇文章并未說起柯巖,她能夠將其與阪田寬夫在《兩位女作家》一文里對她的描述記混了。阪田寬夫說楊沫、柯巖到他家做客時,談及兒童們膾炙人口的兒歌,柯巖就地朗讀了兒歌《梳小辮》,楊沫就地朗讀了兒歌《盼晴娘》……
她在信開首說的“便箋一紙”,是指她給山崎朋子寫了一封信,夾在送給山崎朋子的書里,讓我譯成日文后與書一并寄發。事隔多年,信中寫了什么,我曾經想不起來了,但對書還有點印象,似乎是她的詩集、作品集和中國婦女的相干材料等。
我與柯巖不熟,但這封信給我留下深入的印象,促進了對她的清楚1對1教學。第一,她是當真的,對譯文的每句話都細心揣摩,力圖正確。第二,她是同等的,以磋商的口吻,表白本身的見解,讓譯者斟酌能否停止修正。第三,她對譯者是尊敬的、關懷的,吩咐有些文章應當請相干作家過目。第四,她是謙虛的,當記者說“在中國,《周總理,你在哪里?》這支歌眾所周知,響遍萬里江山”時,是想請她聊下創作的心得領會,但她不講本身,而是說:“人們之所以愛好這支歌,并不是由於我的詩若何好,而是人們對周總理懷著崇拜的心境,對于我詩中的缺乏之處,人們懷著密意作了彌補。”
大要就是從那次開端,我成了柯巖與山崎朋子手札的直達站,她們先把信和書寄給我,我把信譯好后再轉發。
柯巖一向關懷山崎朋子“亞洲底層女性史”的研討,不只給她寄書寄材料,還幫她出主張想措施。而山崎朋子每次到中國拜訪或是有舊書出書,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柯巖——1998年,她的《底層女性史序章——看鄉》中文版由作家出書社出書,她寄書給我,并附了一封信:
陳喜儒師長教師:
東京從凌晨就開端下雪,這是很少見的。北京的冬天若何?前幾天無機會在東京的宴會上會晤扳談,我很興奮。終于收到了中文樣書,現呈上一冊,同時也給柯巖師長教師寄往一冊。給她的信是用日文寫的,請您幫我譯成中文。我正在寫以北京為舞臺的一本書,有個人空間人謀劃將它拍成片子。
希冀與師長教師在北京會晤。
祝安康。
山崎朋子
1998年1月8日
山崎朋子在信中所說“以北京為舞臺”的書,即2003年由巖波書店出書的長篇陳述文學《向陽門外的彩虹——崇貞女校的人們》,本書講述了japan(日本)一位基督教徒在上世紀二十年月到四十年月,在北京開辦崇貞女校的波折汗青。
柯巖與山崎朋子的手札往來連續了二十多年,一向由我翻譯轉發。我以為這是私家函件,屬于小我隱私,不該建檔保存備查,不然有悖于信賴和刻薄,所以每次都是將原信、譯文一并收回,不留片語只言。
此刻回憶起來,我又有些茫然,甚至可惜。由於在她們的手札中,不只有彼此的信賴、鼓勵、觀賞和友情,還有對文學、對疾病、對人生、對後代、對家庭、對工作等題目的思慮和切磋,時有令人線人一新的一孔之見。現現在,她們都走了,那些雕刻著時期和她們小我印記的手札,不知散落在何處,或許早已化為云煙?
常常想起這些,我心中老是佈滿不知對錯的惶惑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