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任俠是中國近代有名的詩人、藝術史家。1904年,常任俠誕生于安徽潁上縣,1931年結業于國立中心年夜學文學院教學,同年留校任教,1935年進japan(日本)東京帝國年夜學文學部進修,主攻西方藝術史,1936年回國并持續在中心年夜學任教。“七七事情”以后,常任俠至武漢公民當局軍政部從事抗日文明宣揚任務,1939年至重慶,擔負中英庚款董事委員會藝術考古員,兼任重慶中心年夜學傳授,在重慶時代常任俠與郭沫若、金毓黻、衛聚賢、胡小石等人配合掌管了重慶江北漢墓群的考古挖掘。1943年,常任俠由重慶輾轉至昆明,擔負國立西方語文專迷信校傳授,1945年,應泰戈爾約請,赴印度國際年夜學講解中國文明史,1949年回國。中華國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常任俠先后擔負國務院華裔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心美術學院傳授兼藏書樓館長、國務院古籍收拾出書計劃小組參謀等職,1996年往世。常任俠治學觸及文學、藝術、考古、風俗等諸多範疇,是以交游非常普遍,這從2008年沈寧收拾出書的《常任俠手札集》、《冰廬錦箋:常任俠收藏友朋手札選》(下文簡稱《冰廬錦箋》)兩書也能有所表現。
《常任俠手札集》由年夜象出書社于2008年12月出書,該書系“年夜象人物書簡文叢”之一,收錄了常任俠1934年11月至1995年10月間致顧頡剛、羅家倫、李小緣、夏鼐、周作人、傅抱石、儲安平、鄧穎超、廖承志、吳晗、岸邊成雄等中外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家人、機構集團的函件324封,內在的事務觸及政治軍事、經濟交際、文明交通等。與《常任俠手札集》只收錄常任俠致別人信札分歧的是,《冰廬錦箋》專收別人致常任俠信札。《冰廬錦箋:常任俠收藏友朋手札選》收錄了常任俠加入我的最愛的郭沫若、朱希祖、馬衡、陳夢家、李小緣、馮雪峰、老舍、田漢、程千帆、季羨林等文明、藝術、學術範疇近百位人物寫給常任俠的書札。《常任俠手札集》與《冰廬錦箋》兩書互為彌補,基礎勾畫出常任俠“伴侶圈”概略,這兩本書中的手札不只對于清楚常任俠交游,並且對于清楚中國近代文明、學術史都有著很是主要的參考價值。
《冰廬錦箋:常任俠收藏友朋手札選》《常任俠手札集》書封
二
筆者近年來一向努力于李小緣師長教師的研討,是以對于《常任俠手札集》與《冰廬錦箋》兩書中收錄的有關李小緣師長教師手札非常追蹤關心。《常任俠手札集》中收錄常任俠致李小緣手札2通,《冰廬錦箋》中收錄李小緣致常任俠手札14通,這批手札都作于抗戰時代,內在的事務重要是關于《金陵學報》發文、川渝地域考古等事。這16黃歷信的多少數字在現存的常任俠往來手札中仍是比擬多的,由此也可見常任俠與李小緣師長教師的來往。那么常、李兩位師長教師訂交于何時呢?
從現存材料來看,常任俠、李小緣兩位師長教師能夠結識于1937年10月15日。據常任俠當日日誌記錄“于下街晤劉衡如師長教師,云金年夜中國文明研討所遷于本市馬丁山,由於先容李小緣君俾得閱書方便”。(見常任俠著,郭淑芬收拾,沈寧編著:《常任俠日誌集:戰云紀事(1937-1939)》,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無限公司,2012年,第136-137頁)由共享空間此可知,常任俠是經由過程劉國鈞師長教師的先容熟悉李小緣師長教師的,而劉國鈞先容常、李二人熟悉也是為了便于常任俠應用圖書材料。彼時,抗戰軍興,劉國鈞、李小緣及金年夜部門師生、物質剛由南京遷徙到屯溪,此中尤難堪得的是李小緣師長教師擔任的金陵年夜學中國文明研討所加入我的最愛的圖書文獻材料也隨金巨匠生離開了屯溪。而依據金年夜的打算,職員物質在屯溪稍事修整后,經九江、長沙、武漢溯長江而上直至成都。剛巧,常任俠接收了在武漢的抗日文明宣揚任務,正好也在屯溪直達。對于常任俠等從事學術研討的人來說,文獻材料長短常主要的。據常任俠日誌可知,經劉國鈞先容結識李小緣師長教師后,兩人往來仍是很是多的,如:1937年11月7日,常任俠、李小緣、商承祚等人同赴姚文采、吳研因的宴席;11月9日下戰書,常任俠到剛遷至屯溪陽湖余莊七號不久的金年夜中國文明研討所觀賞,與李小緣、商承祚談至日暮;11月14日下戰書,李小緣與徐養秋、商承祚、王古魯訪常任俠,欣賞常任俠所得之龍尾溪涵星硯,后又在常任俠的陪伴下至古玩店;11月16日上午,常任俠又來造訪李小緣,并與商承祚、徐養秋等泛論;11月20日,李小緣與徐養秋、商承祚、王古魯一行四人至姚文采家造訪,在姚文采家碰到了常任俠,幾人一路縱談時局。(見常任俠著,郭淑芬收拾,沈寧編著:《常任俠日誌集:戰云紀事(1937-1939)》,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無限公司,2012年,第158-167頁)此后,常任俠輾轉至武漢,李小緣至成都,兩位師長教師再度樹立聯絡接觸已是1939年了。
1939年8月底,李小緣因公至重慶,在重慶時代,常、李二位師長教師久別重逢,額外興奮,兩位師長教師不只會餐、泛論、訪友,並且一同訪書、淘書、購書,可見二人友誼甚篤。而《常任俠手札集》與《冰廬錦箋》收錄的手札也很好地記載了從1939年末到1941年間兩位師長教師之間的來往。1942年以后兩人能否還有聯絡接觸,還有待進一個步驟考據。筆者在李小緣師長教師哲嗣李永泰師長教師家中曾見到過常任俠寫給李永泰一黃歷信的復印件,內在的事務如下:
永泰老侄:
收到來信,你父小緣,是我的老友。曾記1939年在重慶,我任中英庚款藝術考古研討員,曾著《重慶沙坪壩漢墓石棺畫像研討》,刊于《時勢新報》宗白華師長教師所編《學燈》中,小緣與商承祚在《金陵學報》中例外重登,并附全圖,以后惹起聞一多研討《宓羲考》,就我文加倍彌補,那時頗得好評。小緣所作的任務,在學術上有良多進獻。1945年我往印度,任國際年夜學傳授,1949年歸國來北京,與小緣即無聯絡接觸,不知其何年去世。1959年我在北京曾被派往印度和尼泊爾,其后進于反右騷亂的時期,故交多不聯絡接觸了。你處有關材料信札,請復印一份寄來,并請寄一張小緣的照片。此復,即祝
全家新春多吉!
常任俠1992.2.24
在中日友愛病院14樓32號
通信請寄我家中
家住北京東單西總布胡同51號
常任俠上述致李永泰信《常任俠手札集》未收,從該信可知1949年以后常任俠與李小緣師長教師掉往了聯絡接觸,但1942年至1949年間,尤其是1942年至1945年常任俠往印度之前這段時光兩位師長教師能否還有聯絡接觸,有待進一個步驟考核。常任俠上信也表露了另一段主要的學術史,那就是聞一多研討《宓羲考》是受常任俠文章的啟示,而這篇文章又與李小緣師長教師有主要關系,常任俠文章在《時勢新報》刊發時并未附圖,而身為《金陵學報》的李小緣師長教師不只“重復頒發”常任俠的文章,並且附上了一切的照片,由此也看出李小緣師長教師秉持的“學術乃全國之公器”的理念。
常任俠致李永泰手札復印件(信上批注為李永泰所注)
三
《常任俠手札集》與《冰廬錦箋》收錄的常任俠、李小緣兩位師長教師往來16黃歷信的內在的事務很好地印證了常任俠致李永泰信中所說的內在的事務,囿于篇幅,本文不再詳細睜開,感愛好者可參閱《常任俠手札集》與《冰廬錦箋》。在《常任俠手札集》與《冰廬錦箋》兩書刊布的李小緣、常任俠16通往來手札中,有一黃歷信沒有明白時光,那就是《常任俠手札集》中收錄共享空間的常任俠致李小緣的一封信,該信題名時光只要“廿五日”,詳細內在的事務如下:
小緣師長教師惠鑒:
奉書拜悉。弟曾掛號寄往漢磚拓片一包,惠函不曾述及,豈至今未收到耶?該拓片可以贈予貴所,惟內有單張三片所拓殘磚,弟未有正本,且磚已掉散,故用后仍希寄還。該墓長寬高度,聚賢記曾丈量,弟今將在墓挖掘照片寄奉,以資比例。在此中任務者為郭沫若君,制版后此片仍希賜還,即可題為“漢墓之外不雅”。乃由后壁穿進者,即本地大眾所損壞也。所繪清圖,略改一二處,雞無足,瓿非尖底,其鉅細未有比例,僅記地位罷了。即奉臺察。黌舍開學無期,弟如有便車,仍將赴蓉一游,觀賞貴所寶躲,共商考古風俗諸題目,則所愿也。近日有所發見或停止打算否?并希賜知,即祝
撰祺!
弟 常任俠 拜上
廿五日
錫永兄、子植兄并乞道候。
對于該信,編者沈寧師長教師注釋是依據加入我的最愛于南京年夜學藏書樓的原件收拾而成,至于詳細時光,沈寧的注釋是:“該信未寫寫作年代,查日誌無載。1940年4月間常任俠與郭沫若、馬衡、衛聚賢諸人在重慶挖掘漢墓。據此揣度該信應作于1940年4-6月之間的某月25日。”(見常任俠著;沈寧收拾:《常任俠手札集》,年夜象出書社,2008年,第143頁)實在沈寧師長教師在《常任俠手札集》書前收錄了該信原件的復印件照片,能夠是由于復印件的緣故,該照片主體內在的事務還算明白,個體處所略有含混,尤其是李小緣師長教師在該信上標注的收信每日天期,照片上不是很明白。
2022年12月,南京年夜學為慶賀建校120周年,舉行了“百廿風華 南教學場地雍手澤——南京年夜學躲近古代名人字畫手跡展”,在該展覽上筆者見到了南京年夜學藏書樓所躲常任俠上信原件,如下圖(照片曾經南京年夜學藏書樓受權應用)所示:
李小緣師長教師是一位文獻認識很是強的學者,他在常任俠來信右上方標注了“1 Oct. 1940”字樣,熟習李小緣師長教師者可知該字樣表白李小緣師長教師是1940年10月1日收到的常任俠來信。假如依照沈寧師長教師揣度的該信寫于1940年4-6月間,那么能否正確呢?假如正確,中心為何會相隔數月之久?是由於戰時路況郵寄未便仍是由於其他緣由延誤了呢?
常任俠撰寫上信時,正身處重慶,李小緣師長教師則在成都,1939年至1940年間,川渝間通訊尚算正常,平信基礎一周擺佈遞達,而航空信更是只需三天擺佈便能投遞。這從《常任俠手札集》、《冰廬錦箋》中往來手札也能看出,筆者聯合《常任俠手札集》、《冰廬錦箋》兩書以及常任俠戰時日誌,年夜致梳理了兩人手札往來情形,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知,那時李小緣與常任俠兩位師長教師之間通訊,如需回應版主,基礎都距離不長。從李小緣師長教師標注的收信每日天期以及兩位師長教師的手札往來習氣,1940年9月25日的能夠性最年夜,進一個步驟聯合《冰廬錦箋》中李小緣致常任俠手札內在的事務,基礎能鑒定是1940年9月25日。詳細來由如下:
第一,常任俠信開首說起“弟曾掛號寄往漢磚拓片一包”,翻檢常任俠戰時日誌可知,常任俠曾在1940年4月寄過拓片,可是李小緣師長教師用完后于1940年5月2日就已寄還,這從《冰廬錦箋》中收錄的李小緣1940年5月4日函也能印證,是以也就談不上常任俠信中所說的“不曾述及”。除了四月之外,常任俠日誌中還提到1940年8月6日也曾寄李小緣漢磚拓片一包,后續未有相干的收還記載,是以與9月信中所提相吻合。
第二,《冰廬錦箋》中收錄有李小緣1940年9月16日致常任俠信,信中李小緣師長教師問了三個題目,抄寫如下:
一、該墓長寬高標準若何?若能舉出,更覺詳明。
二、該墓墓門之地點?(1)門之標的目的;(2)有門幾道;(3)如門在正向進門處,似與兄所指棺之地點有所抵觸,不知尊意認為若何?不然即為後人所盜發翻動。
三、圖中各物件鉅細比例能否一概(如圖)。
而在該信最后,李小緣師長教師也關懷問及“貴校已開學否?”等題目,這些題目與常任俠信中的內在的事務都吻合,所以該信應當是寫于1940年9月25日。
四
經由過程上表可知,常任俠、李小緣兩位師長教師戰時通訊遠不止《冰廬錦箋》與《常任俠手札集》中收錄的16通,筆者在南京年夜學藏書樓還經眼了其他手札,經南年夜藏書樓受權,公布于眾,以供學界參考。此中第一通就是表中所述及的常任俠1940年2月1日致李小緣函,原件如下圖所示:
李小緣師長教師在上信右側標注有“二九年仲春六日收”,該信釋讀如下:
小緣師長教師有道:
奉讀惠書,并本日收到南陽漢畫一冊,甚為拜感。俟末校拙稿寄來,敬如命清校一次。如能夠插圖即乞拔出,雖少亦可。有關各圖,想貴所均有之也。文史專號稿,俟收拾后送上,黌舍尚在上課,假期亦甚少也。錫永來渝,設席甚歡,石刻已拓就,行離此矣。敬復,即候
道祺
弟 常任俠 拜上
仲春一日
南京年夜學藏書樓所躲第二通未刊布的常任俠致李小緣手札是1940年4月19日常任俠致李小緣函,詳細如下圖所示:
李小緣師長教師在常任俠上信右側標注有收信每日天期,為“平易近國廿九年四月廿貳日”。該信釋讀如下:
小緣賢兄惠鑒:
奉教敬悉。前以草稿或不需用,故未送上,茲再寄呈臺覽并附略歷一紙,并希查收。佘磊霞師長教師寓址何處,如帶來,敬當往取。漢墓挖掘在停止中,已掘三墓,有斑紋古墓專[磚]十余種(墓磚甚多,足累一墻)及其他冥具。另一山頭另有八墓無缺未動,因工程較年夜,未敢輕率。最好錫永或兄臺能來餐與加入一次,校中小石、靜安師長教師均曾往任務也。拙稿有成當送上,勿念。匆此,即祝
撰安
弟 常任俠 稽首
十九日
南京年夜學藏書樓所躲第三通未刊布的常任俠致李小緣手札是1941年1月24日常任俠致李小緣、商承祚函,詳細如下圖所示:
李小緣師長教師在常任俠上信右側標注有“29 Jan. 1941”,表白是1941年1月29日收到。該信釋讀如下:
小緣、錫永兩兄師長教師如晤:
久教學場地未奉音書,甚為馳念。前見報端刊布新聞,兄等在嘉定發明漢墓,所獲頗豐,不知能以概況見教否?若有文字、斑紋、拓片或照片,并求見賜一二為感。弟文中所需照片數張,以雖購膠片,竟無拍照機,至今未能送上,深認為歉。今以重慶平易近教館展覽古物已所有的送往,不知彼處能想法拍攝否也?學報出書否?至念。即祝
教安
弟 任俠 再拜
廿四
常任俠上述手札內在的事務可與《冰廬錦箋》、《常任俠手札集》中前后聯絡接觸起來,重要仍是關于李小緣師長教師就常任俠在《金陵學報》刊文的一些編務,以及重慶、成都地域漢墓挖掘情形。
常任俠與李小緣兩位師長教師都是文獻認識極強的學者,尤其是李小緣師長教師,他們保留的這批抗戰時代的往來手札,不只有助于我們清楚兩位師長教師的來往,更能透過手札文字的背后感觸感染中國常識分子學術救國的精力,彌足可貴!